LoRaWAN 协议支持哪些类型的设备?
LoRaWAN 协议支持三种主要类型的设备(即终端类别),即 A 类、B 类和 C 类。每个类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,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与网关的通信方式以及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能力。
LoRaWAN 协议支持的三大类型
(1)LoRaWAN 协议支持的三种主要类型
工作方式:完成上行通信(即向网关发送数据)后,A 类设备将打开两个短接收窗口。这种方法可确保设备能收到服务器的响应,但接收窗口仅在发送数据后短暂打开。
特点:该模式功耗最低,非常适合依赖电池供电的终端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低功耗、间歇性通信场景,如环境监测、远程抄表等。
(2)B 类(常规接收)
工作方式:B 类设备在 A 类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打开接收窗口的功能。设备通过接收来自网关的同步信号(信标)来打开这些接收窗口,以便服务器在预定时间内向设备发送数据。
:B 类设备的功耗略高于 A 类设备,但接收灵活性更高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对延迟要求较高且需要定期接收控制信息的应用场景,如智能照明、设备控制等。

(3)C 级(最大接收)
工作方式:C 类设备的接收窗口几乎总是打开的,只有在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时才会短暂关闭接收窗口。
特点:这种模式耗电量最大,因为接收窗口几乎始终打开,但延迟最小,服务器可随时发送命令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不受功耗限制且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,如工业自动化、实时控制等。
(4)结论
A 类:低功耗,偶尔接收,适用于电池供电的间歇性通信。
B 类:定期接收,适用于对延迟有一定要求的应用。
C 类:实时接收,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但功耗大的设备。
在 LoRaWAN 网络中,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共存,因此您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。
无锡中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水表、电能表、燃气表的研发和制造,产品覆盖全球 90 多个国家。如有兴趣,请联系中仪智能!
www.zhongyismart.com